小园竹篱笆,绿树掩红花。行走在信宜市镇隆镇西岸自然村,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让人心情舒畅。农村治污明渠暗化后的小道已成为绿道,从污水处理生态沟流出的清水灌溉村中的田地。
水口镇岭上仓地村生活污水原来靠水沟直排,时间长了容易变为黑臭水沟,既影响村容村貌,又导致灌溉渠里的水不能正常使用。在9月完成农村污水治理后,生活污水变废为宝,成为了重要灌溉用水。
这是信宜市建立“四水联治”机制,强化治污水工作的缩影。聚焦城乡污水突出问题,信宜对症施策,城区实行雨污分流消除黑臭水体,农村推进生活污水治理,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与有效管控,城里乡下天蓝水碧,治污成效“见底色”。
在推进农村治污过程中,信宜市聘请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、生态环境部华南环科所团队对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源进行深度调研,并制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方案。
华南所信宜水生态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华南所驻点组自2021年以来,主要开展黄华江、杨梅河流域水环境的精准治理。由于其环境属于农村型流域,人口比较分散,采用的治理模式围绕以下三个板块进行:一是水土流失的治理,二是农村污水的治理,三是畜禽养殖的治理。
经过三年布局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,截至目前,信宜市已完成治理的4028个自然村中,有3160个自然村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与有效管控,资源化利用模来利国际w66,式占比为78.45%。现在黄华江和杨梅河的水质可以稳定达到国家考核标准的二类水质。
水清岸绿幸福来。治污的成效,不仅农村看得见,城市感受得到。城区东江河、竹山河以及15条河涌经过雨污分流治理后,水清见鱼,岸绿成景,成为当地居民的悠闲好去处。
“水质清很多了,我经常来散步,现在河两边做好河堤,更加美了。”竹山河附近居民说。
据悉,信宜市自2022年开展“一河两岸来利国际w66,”污水管网及水环境整治工作,取得首捷胜利后,持续对竹山河以及城区15条河涌进行治理。其中治理难度最大的是竹山河,经过整治,2023年对竹山河及其支流完成总长3.4公里的清淤,累计建成施工井6座,新建污水管网15.5公里,增设截污井37座、检查井825座,实现污水入户接驳973栋,完成楼面立管改造973栋。
针对城区河涌治理w66利兰国际,,信宜市创新治污方式,打破碎片化模式向污染全过程控制实施多项河涌治理工程,并结合城区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,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修复,标本兼治,提升污水收集效能。通过内源治理、河道清淤、堤岸修复等措施,彻底消除黑臭、消除V类。为彻底根治污水处理问题,城区在原有两个污水厂基础上,新建了第三水质净化厂及配套管网,缓解玉都新区发展带来的污水收集处理压力。
中山大学信宜水环境治理中心现场负责人徐一凡表示:“城市和农村的水环境治理是有显著差异的。城区人口密集、污染源多、污水量大w66利兰国际,,建有复杂的排水管网系统,污水通过城区污水厂统一处理。我们通过信宜市水环境智慧监管平台,实现对‘污染源一管网一污水厂一河流一流域’的水环境全周期监测与预警。”
坚持治污“零容忍”,久久为功水更清。在推进治污的同时,信宜市健全县镇村统筹建管办法,建立县镇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运维平台,确保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可持续运营;并积极探索地方水环境治理和智能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治理模式,和中山大学、华南环科所共同打造信宜市水环境智慧监管平台,通过自动监测站,实时掌握全流域水环境状况,真正做到水质心中有数。
“从城区看,三年来,雨污分流工程稳步推进,新建或改造城区污水管网超过100公里,两条黑臭水体完成治理,信宜市四个国考断面和一个省考断面稳定达标,其中高桥和罗定江茂名出境断面优于目标水质。”徐一凡说。
实施“四水联治”,统筹建立“治污水、保供水、防涝水、美好水”联治工作机制,切实重现水清岸绿景美,是信宜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,力争全面解决信宜的净水、用水、治水基础设施问题,全面形成水生态管理的科学严密长效机制,让信宜人民生活在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的环境中。